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20 10:00
□ 張睿儀
一株株核桃樹在黃土地上深深扎根,每次回家,新抽的枝條就往天空瘋長數米,直到完全覆蓋住這一片山坳。埡口本來是黃土裸露的荒山,這些年鄉親們不斷把核桃樹苗栽下,來一茬春雨就拔高一分。到了8月之初,暑氣漸斂,鄉間小道旁,核桃樹的身影愈發濃密,累累青果綴滿樹梢,沉甸甸地懸垂著,仿佛隨時能壓彎枝條。
村里打核桃的盛事如約而至。人們手握長桿,立于樹下,輕輕一擊,青翠的核桃便似疾雨驟落,“噼噼啪啪”砸向大地,又滴溜溜地滾進草叢深處。鄰家孩子聽到核桃落地的聲音,早已按捺不住,歡呼雀躍,敏捷地俯拾著,笑聲清脆如鈴。
黃昏漸染四野,農家的院子便成了最熱鬧的去處。青皮核桃在鄉親們的腳邊堆積如山,大家圍坐其間,執起短柄小錘,墊著石板,開始剝青皮的勞作。錘落皮綻,再使勁一掰,汁液迸濺,他們雙手都被浸得發黑,淡淡的澀味也在空氣中彌漫開來。那露出的核桃殼堅硬無比,布滿了細密的紋路,像鄉親們飽經風霜、緘默不語的臉。
我握緊一枚核桃,屏息凝神,拾起身旁的一塊石頭用力砸下,“咔”的一聲鈍響,外殼應聲崩裂,掙扎著綻開一道縫隙。小心翼翼掰開,里面那皺褶縱橫、如腦髓般溝回分明的核桃仁便顯露出來——它安靜地蜷縮于殼內,仿若終于得以沖破季節的封印,向世人展現大自然用時間蘊藏的精華。
我輕輕從殼中拈起一片核桃仁,將它外面那層薄薄的褐色外衣也褪去,這樣嘗起來便完全沒有一絲澀味。放入口中嚼了嚼,舌尖泛起些微清苦,然而瞬間之后,一種難以言喻的幽香便升騰而起,彌漫于唇齒之間,繼而于胸腔間徐徐散開。那油潤又帶著回甘的醇香,分明是陽光雨露經年熬煮的精華,深埋于歲月的風霜雨雪中,終成為秋天贈予人們最珍貴的禮物。
掌心里,剛剛剝出的核桃仁還靜靜地臥著,在漸深的夜色里,乳白色的核桃仁發散著柔和的光芒。我凝望著這小小的果實,它曾以青澀遮蔽自己,又以堅硬外殼封閉內心,最后終于袒露出玲瓏豐潤的核仁——原來,無論是核桃樹還是核桃仁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著無限的生命力量。多少年來,每當我假期回鄉之時,埡口的核桃樹總能準時結果,從未失約,如同一位親切的故友,默默陪伴在我身邊。
“核隱龜筒小,漿凝密枳新”。核桃帶給我的遠不止味蕾的享受,更有深沉的哲思。核桃樹的生長需要扎根深厚的土壤,需要經歷風雨的洗禮,需要時間的積累與沉淀。而桃仁初嚼微澀后的回甘,恰如人生苦盡時的清歡:生命之核甘美之處,從來只肯向穿越了青澀與堅硬之殼的虔誠者徐徐展現。
初秋風過之時,埡口的核桃樹如對我語。我相信,自己應當是聽懂了它們留下的箴言。